学生毕业流程图 | 毕业、结业、肄业管理办法 |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条例 | 申请连读的办法
| 毕业证样本 | 提交毕业论文(实践报告) |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实践报告)写作流程管理办法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实践报告)写作流程管理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效果的综合考核办法。毕业论文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

毕业论文写作在教学计划中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设置,占4学分。本科层次学生必须在选修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再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方可毕业;申请学士学位者,毕业论文成绩应在良好以上(含良好)。为组织好毕业论文写作工作,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和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 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从学期开学初申请到成绩发布周期为5个月左右。

具体时间以每学期发布的写作安排为准。

二、 毕业论文写作程序

(一)资格审核

1、取得学分的要求:专升本学生须取得 48学分(含)以上。

2、满足上述学分要求后,学生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或此后的学期选学《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学院专门开设了《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学生须进行选课学习,选课操作与其它课程相同。《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只提供网络版课程,学生选课后可上网学习,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二)写作阶段

1、 准备阶段

学生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写作方向提前查阅学术期刊中的文献以及收集数据资料。

2、 起草开题报告(提纲)及审阅(约30天)

(1)提纲起草、提交(约20天)

学生需根据学院提供的论文选题及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毕业论文写作的题目。学生根据选题搜集资料,起草论文提纲。提纲完成后于规定的时间内直接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管理”栏目的“毕业论文管理”中提交。

提纲一经提交,毕业论文写作申请便为生效。论文提纲未在规定时间提交的,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写作申请。

自提交提纲之后,如果学生因各种原因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按期完成相应阶段的写作任务,视为学生已经使用一次写作机会。

(2)提纲审阅(约10天)

论文提纲是否通过,指导教师会在评语中给予明确提示。若论文提纲通过,学生可以开始写作论文初稿;若论文提纲未通过,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提纲,或重新查阅资料、起草提纲,并根据修改后的提纲直接进行论文初稿的写作。

3、 初稿写作及审阅(约45天)

(1)初稿写作、提交(约35天)

学生按照论文提纲进行论文初稿写作,按学院格式要求排版,初稿写作完成后于规定的时间内直接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管理”栏目的“毕业论文管理”中提交。

论文提纲未通过的学生,提交论文初稿时,应对以前提交的论文提纲进行修改。

(2)初稿审阅(约10天)

初审教师给出论文初稿评语。评语中会明确提示初稿是否还需修改。初审工作原则上由学生所在中心教师负责,初审教师要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字数、是否抄袭、是否违反法律及道德的内容等四项进行审核。

4、 复稿写作及审阅(约30天)

(1)复稿写作、提交(约15天)

学生根据初审教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格式的修改,对于抄袭的部分需重新撰写。复稿写作完成后于规定的时间内直接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管理”栏目的“毕业论文管理”中提交。

(2)复稿审阅(约15天)

指导教师给出论文复稿评语。评语中会明确提示复稿是否还需修改。如指导教师认为还需再做修改,则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复稿进行修改,进入下一写作环节。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再做修改,则学生直接进入终稿提交环节。

5、 终稿写作、提交(约15天)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复稿进行修改、充实、完善,最后形成终稿。终稿写作完成后于规定时间直接在学习平台中的“学习管理”栏目的“毕业论文管理”中提交。如指导教师认为无需再做修改,则该复稿将被视为终稿,学生可直接提交。

论文终稿提交截止后,系统将自动关闭,任何学生不能继续进行论文提交。

(三)论文成绩发布(约30天)

论文终稿提交截止后,学生可于规定的成绩公布时间上网查询论文成绩。论文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将取得相应的学分;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

三、 关于论文写作次数的规定

学生修毕业论文指导课原则上获得两次毕业论文写作机会。学生在第一次毕业论文成绩公布后,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进行第二次申请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下一个学期进行。如果毕业论文写作被认定为 "违规"或"作弊",被判"0"分,则直接进入重学程序。毕业申请和学位申请的时候选用最高成绩。二次论文写作后学生仍未通过或未达到学位申请要求,可办理重学手续。

四、 毕业论文答辩

(一)毕业论文答辩准备

1、学院将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答辩学生名单。答辩形式有现场答辩与视频答辩等形式。被抽查选中的同学,必须按照要求及时参加答辩,如果擅自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将认定为“不及格”。

2、参加答辩的学生应该反复熟悉毕业论文。

(二)毕业论文答辩

1、答辩小组一般由3-5名成员组成。

2、答辩过程安排

(1) 答辩者用3-5分钟脱稿陈述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2) 答辩专家提问;

(3) 答辩者回答问题。

(三)参加答辩的学生以答辩成绩为最终的毕业论文成绩。

五、 关于实践报告写作

实践报告写作是专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效果的综合考核办法。实践报告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大学专科毕业的水平。

实践报告写作在教学计划中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设置,占4学分。专科层次学生必须在选修教学计划要求的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后,再进行实践报告的写作。实践报告成绩在及格以上(含及格)方可毕业。

(一)资格审核

1、取得学分的要求:高起专学生须取得 48学分(含)以上。

2、满足学分要求后,学生在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学期或此后的学期选学《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报告的写作,学院专门开设了《实践报告指导》课程,学生须进行选课学习,选课操作与其它课程相同。《实践报告指导》课程只提供网络版课程,学生选课后可上网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报告指导》课程,了解实践报告写作要求。

(二)实践报告写作安排

实践报告写作不包括提纲审阅及答辩环节,其余工作安排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同。

六、其它

在毕业论文或实践报告写作各环节中,如操作存在问题或对写作安排等方面有不明之处,请进入答疑系统“教学管理”信箱中咨询。

 
版权所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技术支持:北京经华智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